【明】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镜;b.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c.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6. 睿智:英~。贤~。~君。 7. 视觉,眼力:失~。 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
【烛】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 2. 洞悉:洞~其奸。 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
【重】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负。~荷。~量(liàng )。~力。举~。负~。 2. 程度深:~色。~病。~望。~创。 3. 价格高:~价收买。 4. 数量多:~金聘请。眉毛~。~兵。 5. 主要,要紧:~镇。~点。~任。~托(国家重大的托付)。~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视。尊~。器~。隆~。 7. 言行不轻率:慎~。自~。 | 1. 再:~复。~申。~版。~沓(重复繁冗)。~阳。~逢。 2. 〔~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叠。~霄。
【燃】1. 烧起火焰:自~。~料。~烧。~点。~眉之急。 2. 引火点着:点~。~灯。
【煨烬】1.灰烬,燃烧后的残余物。晋左思《魏都赋》:“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宋王安石《外厨遗火》诗之一:“图书得免同煨烬,却赖厨人清不眠。”孙中山《二次护法宣言》:“﹝陈炯明﹞嗾使第二师於昏夜发难,枪击不已,继以发砲,继以纵火,务使政府成为煨烬,而致文於死地。”2.经焚烧而化为灰烬。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洛阳且煨烬,载籍宜为烟。”宋洪迈《夷坚甲志·郁老侵地》:“吾既伏前愆,约使宅人反之,然二居皆已煨烬。”清方苞《题天姥寺壁》:“雷破而中分之,木身煨烬者十之七。”3.指烧尽。唐裴铏《传奇
【灰】1. 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经烧制后形成的产品:纸~。~烬。洋~。~飞烟灭。 2. 尘土:~尘。 3. 特指“石灰”:~墙。~膏。 4. 黑白之间的颜色:~色。~质(脑和脊髓的灰色部分)。~沉沉。 5. 志气消沉:心~意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