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甲】1.称人的代词。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三国魏嵇康《家诫》:“一旦事败,便言某甲昔知吾事,以宜备之深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南阳许攸”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许攸﹞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今遣某位某甲等,率兹百辟,人致其诚。”2.自称之代词。《五灯会元·曹洞宗·佛日本空禅师》:“杭州佛日本空禪师,初游天台山……参夹山,纔入门,见维那。那曰:‘此间不著后生。’师曰:‘某甲不求挂搭,暂来礼謁和尚。’”宋陈善《扪虱新话·悟百丈不昧因果》
【实是】谓切实正确的治国之道。是,指国是。《宋史·崔鶠传》:“六月一日詔书,詔諫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有以见陛下求治之切也。”
【上堂】堂shàngtáng(1)〈方〉(2)[beschool;gotoclass]∶上课(3)[gototribunal]∶旧时指诉讼当事人到公堂上去(公开受审)汉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