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 ◎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 ◎ 姓。
【知见】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明李贽《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介甫之病,坐不近人情,故君实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介甫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2.看见,知道。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冯湛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
【子真】人郑朴的字。居谷口,世号谷口子真。修道守默,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礼聘之,不应;耕于岩石之下,名动京师。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唐张乔《七松亭》诗:“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宋范仲淹《送鄞江窦尉》诗:“王谢江山久萧索,子真今为起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