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1.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2.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3.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佛】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 1. 〔仿~〕见“仿”。 2. 古同“拂”,违背,违反。 | ◎ 古同“弼”,辅弼。 | ◎ 古同“勃”,兴起。
【轨】1. 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其宽度为古制八尺,后引申为车辙。 2. 一定的路线:~迹。~辙(车轮行过留下来的痕迹,喻已往有人走过的道路或做过的事情)。 3. 应遵循的规则:~度(dù)(法度)。~范(规范,楷模)。步入正~。 典
【仪】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 3. 礼物:贺~。谢~。 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 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 6. 姓。
【持】1. 拿着,握住:~笔。~枪。~牢(把稳)。 2. 遵守不变:坚~。~久。~操(保持节操)。~之以恒。 3. 主张,掌管:主~。~平。~国。~重。~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4. 对待,处理:~身(对待自己)。~盈。~胜。 5. 扶助:支~。撑~。
【钵】◎ 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子。饭~。茶~。乳~(研药使成细末的器具)。 典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