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管子·封禅》:“今凤凰麒麟不来,嘉穀不生。”宋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麒麟地上行。”郭沫若《屈原》第三幕:“你们要听那妖精的话,说凤凰是鸡,说麒麟是羊子,说龙是蚯蚓,说灵龟是甲鱼。”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晋书·顾和传》:“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曰:‘此吾家麒麟,兴吾宗者,必此人也。’”3.见“麒麟阁”。4.见“麒麟殿”。
【作】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息。~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写~。~曲。~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
【脯】1. 肉干:鹿~。兔~。 2. 水果蜜渍后晾干的成品:果~。杏~。
【龙】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舟。~灯。~宫。~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点睛。~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恐~。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颜。~体。~袍。 4. 姓。 典
【为】1.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3. 变成:成~。 4. 是:十两~一斤。 5. 治理,处理:~政。 6. 被:~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9. 姓。 | 1.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2. 表目的:~了。~何。 3. 对,向:不足~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醢】1.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 2. 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典
醉梦仙缘
古时中国人讲究“逢年过节,必有珍馐佳肴”,所以这句诗中的麒麟脯和龙肉都是最为珍贵、贵重的佳肴,所以才会钦定为醢,以示尊重。
SecretGarden
“麒麟作脯龙为醢”,这句诗中的“麒麟”、“脯龙”、“醢”,都是古代的美食,是以珍禽、珍兽等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此句诗的意境深远,句句妙趣横生,引发人们无限遐想。
冰心若何
此句诗蕴含了中国古代烹饪文化的丰富内涵,麒麟和龙的奇异,以及古代烹饪技艺的非凡技巧,都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魅力。
柔情蜜意
这句诗中,“麒麟作脯”,麒麟是中国传统的神话动物,穿山甲的身形、鹿角、牛尾、马蹄,能够吉祥如意,此处喻指制作之物尊贵珍贵;而“龙为醢”,龙是神话故事中的神兽,清爽利口,以其身为磨,能磨粮食,那么龙肉作为食材,其纤维疏松,口感鲜嫩。
情意绵绵
总之,这句诗中的麒麟脯和龙肉,充分彰显了古代中国的美食文化,打造了一道妙趣横生的佳肴,尽展现中华烹饪文化的丰富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