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彻】清静明朗。《世说新语·言语》“温曰:嶠虽不敏”刘孝标注晋虞预《晋书》:“嶠字太真,太原祁人,少标俊清彻,英颖显名。”《南史·张融传》:“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彻。”《书·洪范》“视曰明”唐孔颖达疏:“视必明於善恶,故必清彻而审察也。”明李东阳《嘉禾姜封君哀辞》:“﹝嘉禾﹞内秉刚毅,外鍳清彻。”2.清而透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湍水》:“水甚清彻。”叶圣陶《倪焕之》四:“他看焕之有一双敏锐而清彻的眼睛。”3.清脆;清晰。多形容音响。唐冯贽《云仙杂记·造笙》:“遇吹时,飞沙於中激扬,声愈清彻。”宋王闢之《渑水燕谈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云】1. 说话,引文: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 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 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行~流水。~蒸霞蔚。 4. 指中国“云南省”:~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
【散】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解~。涣~。~落。~失。~逸。 2. 分布,分给:~布。~发(fā)。天女~花。 3. 排遣:~心。~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了。 |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漫。懒~。~曲。~记。~板。~文。披~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居。~乱。~座。~兵游勇。 3. 零碎的:~碎。~装。~页。 4. 中医称药末:~剂。丸~膏丹。
【雨】◎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 ◎ 下雨,落下:~雪。
【衣】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服。~着(zhuó)。~冠。~架。~锦还(huān)乡。 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炮~。糖~。肠~。 3. 中医把胎盘和胎膜统称为“胞衣”。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