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词
> 清平乐·平原放马
上一卷
下一卷
至
多
涓
茸
闲
勇
蹴
辔
张
清
今
少
涓
茸
过
趁
踏
摇
炎
平
犹
骅
野
春
升
军
平
衔
乐
困
骝
水
草
平
声
原
铁
·
盐
老
晴
天
时
曾
雪
平
车
去
沙
涯
节
汗
原
血
放
马
张炎
清平乐·平原放马
清平乐·平原放马原文
辔摇衔铁。蹴踏平原雪。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茸茸春草天涯。涓涓野水晴沙。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
清平乐·平原放马赏析
这首《清平乐》,写的是作者看到在平原上放牧过去的战马所引起的感慨。 上片主要写马。“辔摇衔铁”两句,描写一匹戴着笼头的马,在主人的驾驭之下,奔走在残留着冬雪的辽阔平原上。“辔[pèi]”是马缰绳,“衔铁”,马嚼子,即横放在马嘴里两端连着缰绳的小铁链。“蹴[cù]”是踢、踏的意思。“摇”字和“蹴踏”两字,把马的动态写得很传神。“勇趁军声曾汗血,闲过升平时节”,“趁”在这里是追逐的意思,“军声”指战斗时的鼓角声、呐喊声之类。“汗血”古代良马名,据说能日行千里,流的汗呈鲜红色,就象血一样。这匹战马曾经是听到战斗号令就勇猛地冲杀、为国家立过功劳的,现在它却闲着过太平日子!这里有点讽刺意味,因为南宋王朝始终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下,所谓“升平”,不过是昏庸的统治者制造的假象罢了。久经沙场的战马渴望投入战斗,就象有才能的人渴望为国家出力一样,可是当权者却根本不顾国家危亡,一味粉饰太平。作者就通过战马被闲置来含蓄地表露了这种思想。 下片进一步用比喻手法揭示朝廷用人不当。“茸茸春草”两句是写春天田野的景象:春天里,到处长满了花草,涓涓的小溪流水声,也听得分外真切;在阳光的照耀下,连溪底的沙石都看得清清楚楚。“茸茸[róng]”,形容春草柔嫩的样子。“天涯”,天边,这里形容春草遍地。“涓涓[juān]”,形容流水声。“野水”,野外小溪里的流水。“晴沙”,指太阳照在小溪里,水流清澈,能够看见水底的沙石。冬去春来,时间在流逝。那些令人关切的骏马景况怎么样了呢?“多少骅骝老去,至今犹困盐车”,是说:不少千里马渐渐老去,却仍然不让它们发挥所长,偏要把它们死死束缚在盐车上。显然,这是对南宋当局浪费人才的抨击。“骅骝[huáliú]”,骏马名,指千里马。“盐车”,运盐的车子。拉盐车是一种粗笨的活,用千里马去拉盐车,比喻大材小用。作者虽然没有直接评论时政,但言下之意是十分清楚的。在“骅骝”拉“盐车”的尖锐对照中,“骅骝老去”,“犹困盐车”,不是寄寓着作者的无限感慨吗?
张炎
简介
简介暂无
张炎
的其它诗歌
绿意/疏影·咏荷叶
解连环·孤雁
高阳台·西湖春感
甘州/八声甘州十二首
月下笛
渡江云
暗香
清平乐
清平乐·候蛩凄断
清平乐
清平乐·平原放马
疏影·梅影
祝英台近(题陆壶天水墨兰石)
渔歌子
点绛唇(芍药)
解连环(拜陈西麓墓)
菩萨蛮
满江红
声声慢(达琴友季静轩还杭)
烛影摇红
忆旧游(登蓬莱阁·别本登下有越州二字)
疏影(余于辛卯岁北归,与西湖诸友夜酌,因有感于旧游,寄周草窗。)
甘州(和袁静春入杭韵)
瑶台聚八仙
满江红
渔歌子
长亭怨(旧居有感)
斗婵娟(春感)
南楼令
声声慢(中吴感旧)
霜叶飞(悼澄江吴立斋南塘、不碍、云山,皆其亭名)
满庭芳(小春)
祝英台近(耕云)
渔歌子
清平乐(过金桂轩坟园)
忆旧游(寄友)
浣溪沙
南乡子
减字木兰花(寄车秀卿)
忆旧游(新朋故侣,诗酒迟留,吴山苍苍,渺渺兮余怀也。寄沈尧道诸公)
浪淘沙(余画墨水仙并题其上)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甘州(寄李筠房)
忆王孙(谢安棋墅)
绮罗香(红叶)
洞仙歌(观王碧山花外词集有感)
琐窗寒(旅窗孤寂,雨意垂垂,买舟西渡未能也。赋此为钱塘故人韩竹闲问)
鹧鸪天
梅子黄时雨(病后别罗江诸友)
朝中措
红情(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水龙吟.白莲
西子妆慢
柳梢青(清明夜雪)
长相思(赠别笑倩)
阮郎归(有怀北游)
腰带水
清平乐·平原放马诗句
辔摇衔铁
蹴踏平原雪
勇趁军声曾汗血
闲过升平时节
茸茸春草天涯
涓涓野水晴沙
多少骅骝老去
至今犹困盐车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度浮桥至南台
朝中措
朝中措
卜算子
钗头凤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游山西村
孤雁儿/御街行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最近文章
眼前扰扰日一日出自哪里
时间的流转:诗句“莲华峰下锁雕梁”在《华山题王母祠》中对岁月的诉说
嵩阳亲友如相问出自哪里
纪生不向荥阳死中的心境和寓意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中蕴含的名句“雪愤有期心自壮”
鱼下深潭翡翠闲是什么意思——专业解读名句鱼下深潭翡翠闲
晓阶旗纛起边风中的心境和寓意
经故丁补阙郊居中鹤归华表已千年的赏析解读
寺临秋水见楼台经典翻译和点评
“昔年顾我长青眼”的主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