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谈qīngtán[idletalk]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崇尚虚无,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清谈误国汉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可】1. 允许:许~。认~。宁~。 2. 能够:~见。~能。~以。不~思议。 3. 值得,认为:~怜。~悲。~亲。~观。~贵。~歌~泣。 4. 适合:~身。~口。~体。 5. 尽,满:~劲儿干。 6. 大约:年~二十。“潭中鱼~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同意? 11. 姓。 | ◎ 〔~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
【忘】◎ 不记得,遗漏:~记。~却。~怀。~我。~情。~乎所以。
【樽俎】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2.指宴席。汉刘向《新序·杂事一》:“仲尼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衝矣。’”宋王安石《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