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1.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澈。~碧。~朗。~新。~醇。月白风~。 2. 安静,不烦:冷~。凄~。~闲。~静。~淡。~幽。~谧(宁静)。 3. 单纯不杂:~唱。~茶。 4. 明白,明晰:~楚。~晰。~醒。~通(文章层次清楚)。~亮。 5. 一点不留,净尽:~除。肃~。~剿。~洗。~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6. 整理,查验:~理。~查。~点。~仓。 7.
【外】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国”:~域。~宾。~商。 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 关系疏远的:~人。 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9. 传统戏
【认】1. 分辨,识别:~生。~得。辨~。 2. 表示同意:~可。~账。 3. 与本来无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亲。 4. 认吃亏:这事没办成,我~了。 网
【扬眉】举目。《列子·汤问》:“离朱子羽方昼拭眥,扬眉而望之,弗见其形。”宋苏轼《戏子由并次慎老韵》之二:“何必扬眉资目击,须知千里事同风。”明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三·济颠化缘疏》:“一举手,一低头,只此便是弥陀佛;或扬眉,或謦欬,何处更参慈世尊。”2.形容得意、忧愁、愤怒等貌。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唐杜甫《晚晴》诗:“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臺。”《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发跡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而谓众宾曰:‘诸公各守其职,各治其事……大难将作,虽诸公之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