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浊】清水与浊水。《诗·邶风·谷风》“涇以渭浊”毛传:“涇渭相入而清浊异。”唐高适《赠别王七十管记》诗:“随波混清浊,与物同丑丽。”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妆域》:“蓬卷无根株,涡洄乱清浊。”2.喻人事的优劣、善恶、高下等。《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宋云行纪》:“事涉疑似,以药服之,清浊则验。”宋苏轼《钱君倚哀词》:“吾将观子之进退以自卜兮,相行止以效清浊。”3.音乐的清音与浊音。《国语·周语下》:“耳之察和也在清浊之间。”《礼记·乐记》:“倡和清浊,
【与】1. 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 给:赠~。~人方便。 3.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 〔~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 赞助,赞许:~人为善。 | ◎ 参加:参~。~会。 | ◎ 同“欤”。
【醇醨】亦作“醇漓”。1.厚酒与薄酒;酒味的厚与薄。宋王禹偁《北楼感事》诗:“樽中有官醖,倾酌任醇醨。”宋陆游《以事至城南书触目》诗:“百钱且就村场醉,舌本醇醨莫苦分。”2.用以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序》:“夫人上资六气,下乘四序,赋清浊以醇醨,感阴阳而迁变。”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如来理教,随类得解,去圣悠远,正法醇醨,任其见解之心,俱获闻知之悟。”清包世臣《韦君绣诗序》:“下亦歌咏疾苦,有以验风尚醇醨。”严复《原强》:“而于一国盛衰强弱之故,民德醇漓合散之由,则尤三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