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汉书·匈奴传上》:“穿井筑城,治楼以藏穀,与秦人守之。”颜师古注:“秦时有人亡入匈奴者,今其子孙尚号秦人。”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汉人唐人秦人》:“马永卿引《西域传》言:‘秦人,我匄若马。’註:‘谓中国人为秦人。’”
【有】1.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2.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3.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学问。 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7.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 ◎ 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典
【重关】险要的关塞。康有为《过虎门》诗:“粤海重关二虎尊,万龙轰鬭事何存?”1.层层的宫殿门或屋门。汉王充《论衡·雷虚》:“王者居重关之内,则天之神宜在隐匿之中。王者居宫室之内,则天亦有太微、紫宫、轩辕、文昌之坐。”唐李嘉祐《送陆士伦宰义兴》诗:“知君日清浄,无事掩重关。”明边贡《再送王文熙》诗:“明发不在兹,重关为谁掩。”清顾炎武《元日》诗:“肃然至殿门,双扉护重关。”参见“重门”。2.两道闭门的横木。三国魏曹植《美女篇》:“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明汪道昆《洛水悲》:“美女娇且闲,高门结重关。”3.谓重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