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2.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3. 需要:需~。供过于~。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友生】1.朋友。《诗·小雅·常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唐李华《云母泉诗》:“共恨川路永,无由会友生。”清昭槤《啸亭杂录·优容大臣》:“﹝仁皇﹞厚待儒臣,如张文端英,高江村士奇等,朝夕谈论,无异友生。”2.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词。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名帖》:“余乙卯年三月,过故鄣姚氏,乃大京兆画溪公之孙,出公座主王槐野先生单名帖,称友生字,仅蝇头细书。”清袁枚《随园随笔·师称友生》:“今师与弟子帖称友生,不知所始……《孔丛子》孔子云:‘自吾得由也,而恶言不入于耳;自吾得师也,而前有光后有辉,吾得四友焉。’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