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高气爽。 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 3. 指一年:千~万代。 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5. 姓。 6.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色】1.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2.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3.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4. 种类:各~用品。 5.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6. 妇女美貌:姿~。~艺。 7. 情欲:~情。好(hào)~。
【引】1.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 退却:~退。~避。 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汉蔡琰《悲愤诗》之二:“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嚶嚶。”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宋张孝祥《浣溪沙·坐上十八客》词:“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韵悠悠胡笳慢品,阿来来口打番言。”清昭槤《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未数里,闻胡笳声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