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十年同赴召释义


【去】1. 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与“来”相对:~处。~路。~国。  2. 距离,差别:相~不远。  3. 已过的,特指刚过去的一年:~年。~冬今春。  4. 除掉,减掉:~掉。~皮。~势(a.阉割;b.动作或事情终了时的气势)。  5. 扮演戏曲中的角色:他~男主角。  6. 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上~。进~。  7. 用在动词后,表示持续:信步走~。  8. 汉语四声之一:~声(a.古汉语四声的第三声;b.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国】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  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  3. 姓。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赴召】廷征召。《晋书·郗鉴传》:“鉴不应其召,从兄旭,郗之别驾,恐祸及己,劝之赴召,鉴终不迴。”明文徵明《跋东坡五帖叔党一帖》:“而有‘来日渡江,愈远左右’之语,当是自杭赴召途中,与王忠玉者。”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四十回:“安石方入任侍中,不肯赴召。”典

去国十年同赴召的用户点评


回首又见初心

2024-07-19 20:27:56

这句诗是鲁迅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表达了鲁迅对祖国与信仰的思考与敬畏之情。短短的八个字,饱含着汹涌的情感与对未来的希冀,令人唏嘘不已。回首往事,我们不禁想起鲁迅那篇《狂人日记》,诗中的思考仿佛与其不谋而合,敦促我们珍视故土与信念。

独自流泪

2024-06-29 14:29:28

同赴召,意在团结集体,共御外敌。此心固只合于有国有家之人,故曰同赴召。

旅途的梦

2024-06-28 06:25:18

去国十年,于他土之风俗,何其异也。而以此身乖异环境,盎然不惧,志存高远。

岁月沉淀

2024-06-27 21:58:39

夫"去国十年同赴召"之诗,语言简练而含蓄,道尽了离乡背井,长期漂泊而仍固守信念的奋斗精神。此诗实乃一种壮志凌云,追求理想的写照。

小罗罗

2024-06-25 04:58:54

然此种力挽狂澜之胸襟,实难能具于常人。或有遗忘乡土之思怀,却无遗忘奋斗之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