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1.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2.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4.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5. 姓。 典
【指】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6. 意向针对:~标。~定。 7. 古同“旨”,意义,目的。
【曩年】往年;以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内一女郎,即曩年车中人也。”清王韬《淞滨琐话·倪幼蓉》:“曩年吐纳鍊修之法,犹记忆否?”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砚席】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北史·魏陈留王虔传》:“﹝元暉﹞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於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唐黄滔《祭陈侍御文》:“滔江乡则中外亲姻,帝里则参差砚席。”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2.借指读书写作或执教之处。唐刘得仁《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诗:“轩窗透初日,砚席絶纤尘。”宋柳永《郭郎儿近拍》词:“砚席尘生,新诗小闋,等閒都尽废。”清钮琇《觚賸·愤僧投池》:“孙偀字商声……有‘一生不得文章力,百里曾无臭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