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席】“袵席”。1.床褥与莞簟。《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郑玄注引郑司农曰:“衽席,单席也。”贾公彦疏:“衽席者,亦燕寝中卧席……司农云‘单席’,则卧之簟席。”钱玄《三礼名物通释·衣服·韨舄》:“衽席之制,牀上版曰笫,亦曰簀。笫上之席曰莞,亦曰簟。簟上加衽,衽即褥。”2.泛指卧席。《韩诗外传》卷二:“姬(樊姬)曰:‘妾得侍於王,执巾櫛,振衽席,十有一年矣。’”唐李德裕《蚍蜉赋》序:“此郡多蚍蜉,余所居临流,实繁其类,或聚於袵席,或入於盘盂,终日厌苦,而不知可御之术。”3.引申为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知】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 ◎ 古同“智”,智慧。
【戒】1. 防备:~心。~备。~严。~骄~躁。 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4. 准备:~途。~装。 5. 古同“界”,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