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夜”相对:~班。 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 某一天:纪念~。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春~。往~。 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 特指“日本国”。
【出】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 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 3. 离开:~发。~轨。~嫁。 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 5. 发生:~事。 6. 显露:~现。~名。 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 8. 来到:~席。~勤。 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 10. 显得量多:这米~饭。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 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东篱】1.晋陶潜《饮酒》诗之五:“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因以指种菊之处;菊圃。唐杨炯《庭菊赋》:“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宋柳永《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明冯惟敏《南吕一枝花·送贾封君约庵来游上谷南还》套曲:“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緑酒。”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僕以君风流高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2.园圃名。宋陆游《东篱记》:“放翁告归之三年,闢舍东茀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名
【黄】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5. 姓。 典
【雀】◎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盲(即“夜盲症”)。~斑。~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 ◎ 〔~子〕即“雀斑”。 | 典
【惊】1. 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车。~群。马~车败。 2. 害怕,精神受了突然刺激而紧张不安:~恐。~骇。~愕。~惶。~诧。~遽。~厥。~悟。~心动魄。~惶失措。~世骇俗(言行出奇,使世人惊恐)。 3. 震动:~动。~扰。~堂木。打草~蛇。 4. 出人意料的:~喜。
独自守夜
日出东篱黄雀惊,其诗余音悠长。“日出东篱”,描绘了朝阳初升之景,生动形象。然而,黄雀惊让人产生思考。一只黄雀能否惊得了整个世界?从侧面展现出作者审美、哲学思考的独到之处。
星之语
这句诗所包含的主题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天人合一”,更包括现代意义上珍爱环境、关注小事的精神。借助“黄雀惊”,反映了社会重视自然保护的意识,体现出我们应该关注身边的环境、保护动物生态。
velvetEyes47
日出东篱黄雀惊,从字面上看是一幅刻画自然美景的图画,然而细读后发现,此诗更多地体现人性情感。朝阳初升,惊起黄雀,诗人在感叹自然美景之余,也表现了对自然万物寄与的喜欢。
BlueVelvet
“日出东篱黄雀惊”,铭刻于儒家传统文化之中,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个早春早晨剪影。诗人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新素雅、丽极而中约的图画。可谓是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髓之一,让人陶醉于这种自然美、人性美之中。
再见那朵花
“黄雀惊”是诗人典型的用典方式。借助黄雀不足以惊动整个世界的形象,表达出对一个微小事件的细致关注,以及对无法捕捉的时光的珍视。启示我们在平凡中追求美好,守住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