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1.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2. 软,不硬:~软。~韧。~嫩。~滑。 3.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 4.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
【蓝】1. 用靛青染成的颜色,晴天天空的颜色:~盈盈。蔚~。~本。~图。 2. 植物名,品种很多,如“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 3. 古同“褴”,褴褛。 4. 姓。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水】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2. 河流:汉~。湘~。 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4. 液汁:~笔。墨~。 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7. 姓。
【萦】◎ 缭绕:~回。~绕。~纡。~怀。
【花】1.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
【草】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 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 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 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
世纪难题
柔蓝一水萦花草,此诗给人萦绕柔美之感。柔蓝色的水,像天空中的那一抹淡淡的颜色一样,呈现出优美宁静的风格。水中的萦绕荏苒,仿佛风吹拂着水波,逐渐散开,十分美妙。花草的点缀使这一水、一景更加多元、丰富,形成灵秀和谐的境界。
黑白分明
此诗让人想到江南水乡的景象,还有水的婉约美和花的柔媚美。这种美丽、温雅的风格,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推崇。同时也暗示着生态环境的美好与人文情怀的融汇,彰显出古代文人的情怀,也突显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阳光微笑
“柔蓝一水萦花草”的写作手法,完美地平衡了自然美、人文美与意境美的结合,在柔美的表现手法上,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多种生命表达力,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冷静,也呈现了文学对人心的启迪。可以说,它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生活模式,表达出了对自然、人文美、意境美的一种高尚追求。
重新开始
柔蓝的水好像是“淼淼清波”一样缓缓流淌,温润细腻,让人心情舒畅,由此想到流水清幽、河畔观景的闲适惬意。萦绕于水波之上的花草,勾勒出秀美风景,那细碎的浪花中,若隐若现的花影,是纵情飘游的诗意,也是古典美学中“景中有诗,诗中有景”的评价价值。
难贪恋却又恨不起
诗中的柔蓝水,透过鲜艳的花草映照出来,这种柔和的颜色,不仅表现出水色的美,也表现了与色彩和谐的一道山水般之美。关注花草的同时,也能对水质、水景产生同样的美好感受。这种美,恰恰是因为大气、水质和景,形成了静水草木、清涟塘渠的“清淡美”的特质,是自然美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