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鼓应桴释义


【如】1.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4. 到,往:~厕。  5. 假若,假设:~果。~若。假~。  6.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7. 与,和:“公~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12.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

【鼓】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5. 高起,凸出:~包。~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典

【应】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2. 回答:答~。喊他不~。~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4. 姓。 | 1.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3.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4. 对待:~付。~变。

【桴】1. 房屋的次栋,即二栋。  2. 击鼓的槌:~鼓相应。  3. 小竹筏或小木筏。

如鼓应桴的用户点评


那年初夏的浅忆

2024-08-03 23:13:32

这句诗中的“鼓”“桴”“钟”“磬”等文字,其实都是作者运用的隐喻手法。作者用这些物品形容出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反应,形成了一种深深的感同身受的情境。这种情境可以推广到各种不同的场合,这也是这首诗被广泛传颂的原因。

回忆的骑士

2024-08-03 04:01:17

“如鼓应桴,如钟应磬”这句诗提出的论点并不像其他诗句那样是清楚地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暗示和点拨,留下了更深刻的想象空间,令读者联想到更多更深刻的意义。这种引人深思和想象力的表达方式是鲁迅先生一生追求的文学风格之一。

南国之秋

2024-08-02 01:34:41

这句诗所表达的意义丰富多彩。首先,它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事物之间的共振和契合。其次,它强调的是配合和协作的重要性,像钟是与磬相配,鼓是与桴相应。最后,它也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联系,生命之间的互相关照和关心,如同钟磬并鸣、鼓桴合出清脆的声响。因此,这句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也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感。

看透一切

2024-08-01 00:30:13

诗句中的“如鼓应桴,如钟应磬”所蕴含的思想是一种“和谐共生”的人生观,体现了道家“物我两忘”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人类应当放弃外部的扰动与干扰,秉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融入自然之中,与万物、大自然协共生存。韵律之美虽是短暂的,却有鼓励人的力量。

病态的心

2024-07-30 04:32:55

“如鼓应桴,如钟应磬。”这句诗出自《庄子》《齐物论》中,形容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言简意赅。首先,韵律流畅,音韵相近,字数基本相同,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诗歌功力和对音韵美感的敏锐洞察力。其次,用词精确恰当,朴素自然,没有丝毫华丽的修饰,表现了作者追求简约和踏实的思想品质。最后,意境深邃而优美,让人联想到自然之间的共鸣和和谐,以及人类之间的情感链接。整个诗句显得优美、流畅,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