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1.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2.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邢昺疏引郑玄注云:“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子仲雍,次子季歷。太王见季歷贤,又生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太王疾,太伯因适吴採药,太王殁而不返。季歷为丧主,一让也;季歷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太伯建邠,孔子称为三让。”唐
【始】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 2. 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
【循墙】1.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杜预注:“言不敢安行也。”晋陆云《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明宋濂《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宋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2.为沿墙。王闿运《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