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未应丝作鬓释义


【舍】1.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  2. 施舍:~粥。~药。 | 1. 居住的房子:宿~。旅~。校~。  2. 居住,休息:~于山麓。  3. 谦辞,多指亲属中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弟。~侄。~亲。  4. 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喻对人让步)。  5. 姓。

【弟】1. 同父母(或只同父、只同母)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兄~。  2. 亲戚或亲族间辈分相同的比自己年纪小的男子:表~。堂~。  3. 称同辈比自己年纪小的男性:老~。师~。  4. 学生对老师自称或别人指称:~子。徒~。  5. 古同“第”,次序。  6. 古同“第”,但。 | ◎ 古同“悌”,孝悌。 | ◎ 〔~靡〕颓唐;柔顺。

【未应】须。宋王安石《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宋陆游《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2.犹不算;不是。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宋张纲《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3.犹不曾。唐李白《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唐王维《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宋蔡伸《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4.不应当。明刘基《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

【丝】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  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  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  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  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  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 典

【作】1.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2. 从事,做工:工~。~息。~业。  3.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4.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5.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6. 创造:创~。写~。~曲。~者。  7.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

【鬓】◎ 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发(fà)。~角。~丝。

舍弟未应丝作鬓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