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瀵】传说中水名。《列子·汤问》:“终北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臭过兰椒,味过醪醴。”唐徐彦伯《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涌疑神瀵溢,澄若帝臺浆。”明杨慎《升庵诗话·神瀵》:“陈希夷诗:‘倏尔火轮煎地脉,愕然神瀵涌山椒。’神瀵出《列子》,即《易》所谓‘山泽通气’,《参同契》所谓‘山泽气相蒸,兴云而为雨’是也。《地理书》‘沃焦尾閭’,皆此理耳。”潘飞声《鸟啼径看瀑布泉》诗:“荒外得酒泉,得非神瀵同。”
【香】1. 气味好闻,与“臭”相对:~味。~醇。芳~。清~。 2. 舒服:睡得~。 3. 味道好:这鱼做得真~。 4. 受欢迎:这种货物在农村~得很。 5. 称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麝~。灵猫~。龙涎~。檀~。沉~。 6. 旧时用以形容女子事物或作女子的代称:~闺。~艳。 7. 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火。烧~拜佛。~炉。~烛。 8. 姓。
【闻】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一】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国中】指王城之内。《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孙诒让正义:“凡经言‘国中’,并谓王城之中。”清姚鼐《郡县考》:“周之制,王所居曰国中。”清段玉裁《再与顾千里书论学制备忘之记》:“《周礼》之制,王城方九里,谓之国;城中谓之国中……经文未有谓城外为国中者。”2.国内。《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豪友》:“长安富民王元寳、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清方苞《读齐风》:“齐自襄公鸟兽行,下令国中:长女不得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