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1.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子。~索。缆~。~梯。~操。~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2.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墨。准~。~正。~之以法。 3. 继续:“~其祖武”(继承祖先)。 4. 赞誉:“~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5. 姓。
【其】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 ◎ 〔郦食(
【祖武】谓先人的遗迹、事业。武指步武,足迹。《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郑玄笺:“戒慎其祖考所履践之迹。”朱熹集传:“武,迹也。”北周庾信《周祀宗庙歌·皇夏四》:“百灵光祖武,千年福考孙。”宋范成大《三登乐》词之四:“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明宋濂《重刊<贞观政要>序》:“文宗践位,始喜读而篤行之。太和初,政灿然可观,虽未能如贞观之治,亦可谓能法其祖武者矣。”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九回:“乾隆中叶以来,久不行献俘礼,此次擒获张格尔,道光帝思绳祖武,踵行盛举,遣官告祭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