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贾公彦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颜师古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南朝齐王融《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典
【三】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年】1.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三~五载。 2. 每年的:~会。~鉴。~利。~薪。 3. 一年的开始:~节。新~。 4. 有关年节的(用品):~画。~礼。~货。 5. 时期,时代:近~。~华。~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限。~深日久。 6. 收成:~成。~景。~谨。荒~。 7. 岁数:~纪。~事(岁数)。~高。~轮。 8. 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童~。青~。壮~。中~。老~。 9. 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兄。~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10. 姓。
【就】1. 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 2. 到,从事,开始进入:~位。~业。~寝。~任。~绪。~医。高~。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近。~便。~事论事。
【试期】《宋史·选举志二》:“二十四年,始定试期并用中秋日,四川则用季春,而仲秋类省。”《镜花缘》第六三回:“当即出示晓諭,一面选了试期。”《解放日报》1985.10.24:“试期临近,刘叔雅请陈寅恪代拟试题。”
星光点点
「十二三年」一语,为提醒争取时间,以免计较过于纠结而耗损青春而言。营谋机缘多限于慧眼识珠,故需明确目标加以备选。
香味小羊
试期中何以看出人才范畴呢?必定是依据历练遭遇,以及应对所见即所得之能力。不屈不挠,反覆推察,始可以逐渐决定春秋之珠,从中选定合适人选。
V字仇杀队的复仇者
诗云:「十二三年就试期。」此句挺短,则意趣不浅也。微妙之处在于「就试期」,这二字颇有限制性,意味着有初试、再试之意,俊杰云集,只有选任,难在高质,实非易事。试期有润泽之效,二则常三也可以更进一步,故云「十二三年」,显得警惕。
沧海遗珠
沿古门径,一朝而学长也难为过,年限果然之速,方才能筛选出有可能的人才。俾成正果,细心思虑意外之善成,钻研知君,循序渐进,后百年也难得人才之佳遇。
奇迹之旅
试期之艰辛非人所能测度,以其长久为诟病者颇多。臣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