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1. 看:~觉。~力。~野。鄙~。注~。近~。~而不见。熟~无睹。 2. 亲临某事:~事。~察。 3. 看待:藐~。重~。等闲~之。 4. 看望:探~。省(xǐng )~。 5.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侯”。 6. 古同“示”,表明。
【民】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不恌】不佻”。不苟且轻薄。恌,同“佻”。《诗·小雅·鹿鸣》:“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高亨注:“恌,与‘佻’同。《尔雅·释言》:‘佻,偷也。’”典
枯枝落莫
这句话是不是来自什么古代秘境啊?像个密码一样,必须要凭借着“秘技”才能懂得。哈哈,我猜是这样子的,视民不恁恓,哈哈哈!怎么样,我这个“秘技”试试是不是通关了?(゜-゜)
绵绵春雨
视民不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代表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也是中国近现代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旅行者
鲁迅先生的名句“视民不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和呐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小雪儿88
“视民不恌”不仅仅是简洁而生动的表达,更是对当社会风气的深刻批判,是鲁迅先生对于中国落后现象的深入思考和痛苦折磨的坦诚表白。
海边捡到的贝壳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视民不恌也是一种怀疑和不信任,带有一种善良的警醒和防范心态,让读者能够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