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顓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2.泛指高官之仪仗。唐李商隐《为怀州李中丞谢上表》:“赐以竹符之重,遂使霍氏固辞之第,早建双旌。”徐炯注:“双旌唯节度领刺史者有之,诸州不与焉。今则通用为太守之故事矣。”元刘忠之《太常引·送郭复斋》词:“何处望双旌,泛千里孤舟月明。”明王世懋《送李太史元甫册封蜀藩》诗:“玉检金泥出大庭,双旌万里去冥冥。”3.借指高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倘或
【背】1.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2.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3.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4.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5.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6.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7. 违反:违~。~离。~信弃义。 8. 不顺:~运。~兴(xìng )。 9. 偏僻:~静。 10. 听觉不灵:耳~。 | ◎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
【日】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月星辰。~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 白天,与“夜”相对:~班。 3. 天,一昼夜:多~不见。今~。~程。 4. 某一天:纪念~。 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 时候:春~。往~。 7. 每天,一天一天地:~记。~益。 8. 特指“日本国”。
【晚】1. 太阳落了的时候:~景。~霞。~会。~报。 2. 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来~了。~年。~期。~节。~婚。 3. 后来的:~生(旧时文人对前辈的自谦)。~辈。 4. 姓。
【风】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
【吹】1. 合拢嘴唇用力出气:~打。~灯(a.把灯火吹灭;b.喻人死亡;c.喻失败、垮台)。~毛求疵。~鼓手(a.办婚、丧事时吹奏鼓乐的人;b.胡乱吹捧和宣扬别人的人)。~灰之力。 2. 说大话:~牛。~嘘。 3. 类似吹的动作:~拂。风~草动。 4. (事情)失败:~台。 5. 消息流传,鼓动宣传: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