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指释迦牟尼涅槃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周祖谟校释:“佛在拘尸那城阿夷罗跋提河边娑罗(sala)双树前入般湼槃(见《大般湼槃经》)。在今印度北方Kasia(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南朝梁元帝《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现焚檀椁。”唐王勃《释迦佛赋》:“双林告灭,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罗之诀。”参见“双树”。2.借指释迦牟尼。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论》:“别於方等深经,领括枢要,源发般若,流贯双林。”唐姚合《赠王山人
【傅】1. 辅相:太~。少~。 2. 教导:“~立德义”。 3. 教导人的人:师~。 4. 附着,使附着:~粉。 5. 姓。
【大士】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2.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齐周颙《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唐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3.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4.对高僧的敬称。宋苏轼《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望之
【儒】1.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2.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3. 古同“懦”,懦弱。
【履】1. 鞋:西装革~。削足适~。 2. 践踩,走过:~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任。~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薄冰(身临其境)。 3. 步伐:步~维艰。 4. 执行,实行:~行。~约。 5. 〔~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 6. 指领土:“赐我先君~”。
【道冠】帽子。宋洪迈《夷坚志补·程朝散捕盗》:“三人正面而坐,羽服道冠。”鲁迅《故事新编·起死》:“庄子--(黑瘦面皮,花白的络腮胡子,道冠,布袍,拿着马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