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词
> 水调歌头(冬至)
上一卷
下一卷
箫
官
谁
万
一
送
彩
信
穷
冷
请
欲
九
嶰
莫
潜
五
吹
候
汪
水
落
路
合
物
气
上
云
然
时
中
问
识
寸
竹
道
蛰
云
出
应
宗
调
数
春
又
旋
先
笔
山
哉
达
温
学
天
律
雄
希
地
重
白
黄
臣
歌
枝
光
谁
生
通
尖
外
颜
心
初
鸣
声
中
压
葭
钟
头
梅
早
开
头
关
来
如
回
处
裁
合
妙
雷
头
灰
动
(
角
窍
画
凤
寂
冬
至
)
汪宗臣
水调歌头(冬至)
水调歌头(冬至)原文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水调歌头(冬至)评点
《水调歌头(冬至)》是晚唐文学家汪宗臣的代表作之一,其诗句寄托了诗人对冬至的深情和对岁月流逝的思考。诗人以独特的文学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以古拙雅致的文风令人心生感慨。“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开篇即借用黄钟之声来描绘冬至时节的氛围。寒冷的天气使得白葭变为灰色,宛若声音在这片草原上燃烧,悄然吹响时光的呼唤。“五云重压头,潜蛰地中雷。”这两句展示了冬至的境况。天空中五云层层叠叠,仿佛压迫着人们的心灵;而地底下雷声隐隐传来,象征着大自然在沉寂中散发出无尽的力量。“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这三句透露出诗人对清冷寂静的音乐之美的赞叹。他告诫人们不要认为寂静是缺憾,而是一种高洁的存在,如同嶰竹般雄壮的声音同凤凰和鸣,崇高而壮丽,仿佛正在展示着宇宙之音。他引用“九寸律初裁”,象征着音乐的起初,它的声音即将被雕琢和编排。“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冷中温,穷时达”,这两句以一种古老的方式呼唤着人们去追寻天地间的真理与智慧。他通过借用《庄子》中的学颜回寻求哲学的真谛,让人们用心去领悟天地间的玄妙。诗句最后以“之乎者也兮”作为句末,更加凸显出诗人渴望追寻真相的追求与决心。汪宗臣的《水调歌头(冬至)》利用古拙雅致的文风表达了对冬至时节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他通过音乐的存在与哲学的探索,深情而又深远地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世界美好的向往。诗中繁体字的运用,则为整个作品增添了一丝神秘而纯正的色彩。
汪宗臣
简介
简介暂无
汪宗臣
的其它诗歌
酹江月(题乌江项羽庙)
水调歌头(冬至)
蝶恋花(清明前两日闻燕)
满江红(春雨)
乙亥避地横槎山中
谒云蓝山先越公墓
新秋池上晓望
燕雁
晚望
十一月宿於潜
金陵凤凰台
稼穑
鸿门舞剑歌
冲陶山中
吊鹤集诗句
半山寺
嘲贾似道
水调歌头(冬至)诗句
箫落数枝梅
官路春光早
谁合又谁开
万物旋生头角
一气先通关窍
送上笔尖来
彩云山外如画
信然哉
穷时达
冷中温
请问学颜回
欲识天心处
九寸律初裁
嶰竹雄鸣合凤
莫道希声妙寂
潜蛰地中雷
五云重压头
吹出白葭灰
候应黄钟动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度浮桥至南台
朝中措
朝中措
卜算子
钗头凤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游山西村
孤雁儿/御街行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最近文章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中诗句“泓澄洞澈看如无”的韵律之美
时间的流转:诗句“门前自有千竿竹”在《戏题山居二首》中对岁月的诉说
《南山别僧》中蕴含的名句“惆怅人间多别离”
悠悠天未明是什么诗?
专家评点“敌国舟中非所拟”
客路度年华经典翻译和点评
不觉隋家陵树秋出自哪里
“殊风限清汉”的主旨是什么?
诗歌的音乐之声:解析《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中诗句“蒹葭淅沥含秋雾”的韵律之美
幽梦彩云生——柳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