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2. 河流:汉~。湘~。 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4. 液汁:~笔。墨~。 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7. 姓。
【连】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古同“链”,铅矿。
【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市南。即春秋周阙塞。因两山相对如阙门,伊水流经其间,故名。《左传·定公八年》:“秋,晋士鞅会成桓公,侵郑,围虫牢,报伊闕也,遂侵衞。”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闕矣。春秋之闕塞也。”唐张说《河州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松柏接于邙山,丘陵对于伊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河渠·禹凿龙门山》:“贾让言禹凿龙门,辟伊闕,析底柱,破碣石。”清姚鼐有《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有“西登闕塞眺黄河”之句。郭沫若《我是怎样写五
【近】1.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2.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3.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4.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5. 浅显:言~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