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词
>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上一卷
下一卷
渐
任
旧
占
昵
愁
因
情
暗
乐
琼
散
黯
隔
水
宫
月
尘
街
素
画
翁
闻
水
懒
孤
游
帘
枕
罗
春
丝
兰
事
箫
作
梨
年
荭
柳
来
侵
声
妆
楼
元
城
龙
跨
山
经
看
迷
恨
织
万
消
轻
在
人
云
春
飘
招
舞
灯
暮
褪
红
龙
中
吟
、
、
醉
夜
香
绮
就
轴
、
随
、
间
意
雁
莺
地
户
起
出
湿
箫
(
东
梨
作
流
锦
好
山
斜
鼓
雪
风
雪
花
水
屏
梦
眉
阳
声
霁
骑
残
心
底
翠
)
登
梅
计
吴
山
见
沧
阁
翁元龙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原文
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宫柳招莺,水荭飘雁,隔年春意。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乐事轻随流水。暗兰消、作花心计。情丝万轴,因春织就,愁罗恨绮。昵枕迷香,占帘看夜,旧游经醉。任孤山、梨雪残梅,渐懒跨、东风骑。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评点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一诗,为翁元龙所作,其颇具古拙优雅之风,令人倾心。画楼红湿斜阳,素妆褪出山眉翠。这两句将红湿的画楼、褪去妆饰的山眉映入眼帘,如一幅壮美的景色画卷,笔墨之间尽现豪迈之美。又云“街声暮起,尘侵灯户,月来舞地。”城中悠扬的箫鼓之声,街道上人声喧嚣,世俗之尘侵袭灯户,多情的月儿如仙子一般在大地上优美舞动。凭借这些鲜明的形象描写,翁元龙成功地将读者引入了他笔下的风景之中。继而,描绘宫柳招莺的一幕,“水荭飘雁,隔年春意”,情景更加优美诗意。宫柳婀娜如舞,吸引着一只只鸟儿,水荭随风飘动,像是雁群在空中轻轻飞舞一般。而在阅读至此,似已领略到了春天的气息,仿佛眼前一幅婀娜多姿、春意盎然的画图。最后,繁华景象退隐,诗人展示了黯淡的人间好梦,“黯梨云,散作人间好梦,琼箫在、锦屏底。”黯淡如梨花之云,就如同许多美好的梦境,总会在人间散去。然而,那琼美的箫声,却依旧在锦屏底绵绵回响,才更能彰显诗意的深远之处。细读此诗,可以看出翁元龙对风景的细腻描绘,以及他对人生、梦境的沉思。其文笔古拙,颇有《明史》的风格,行文间自有一种雄奇之感。这首《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之乎者也兮,着实令人感叹。
翁元龙
简介
简介暂无
翁元龙
的其它诗歌
瑞龙吟
西江月(立春)
绛都春(秋晚,海棠与黄菊盛开)
醉桃源(柳)
谒金门
风流子(闻桂花怀西湖)
恋绣衾
忆秦娥
齐天乐(游胡园书感)
玲珑四犯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
菩萨蛮
菩萨蛮
烛影摇红
鹊桥仙(巧夕)
西江月
隔浦莲近
江城子
总宜园
题曹娥墓
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闻城中箫鼓声)诗句
渐懒跨、东风骑
任孤山、梨雪残梅
旧游经醉
占帘看夜
昵枕迷香
愁罗恨绮
因春织就
情丝万轴
暗兰消、作花心计
乐事轻随流水
琼箫在、锦屏底
散作人间好梦
黯梨云
隔年春意
水荭飘雁
宫柳招莺
月来舞地
尘侵灯户
街声暮起
素妆褪出山眉翠
画楼红湿斜阳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度浮桥至南台
朝中措
朝中措
卜算子
钗头凤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游山西村
孤雁儿/御街行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最近文章
专家评点“非义苟且得”
“空将泪见花”的主旨是什么?
揭秘《偷诗》中蕴含的名句“今文与古文”
“杜鹃声不哀”到底说了什么?
《暮秋感思》中蕴含的名句“何独朱颜丑”
群辩有姿语中的心境和寓意
剖析诗句“仙芝皆延年”在《游华山云台观》中的意义
明月照吾书是谁写的
“千山惊月晓”到底说了什么?
落地成埃尘——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