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然】。1.迅疾貌。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八:“﹝青衣小儿﹞乃发声而泣,倐然不见。”宋梅尧臣《师厚明日归南阳夜坐有怀》诗:“半夜出户望,参毕已正中;倐然变阴黑,烈烈鸣窗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又或夜静月明,梢人见有物若巨木,偃卧沙际,方报告惊諦,则倐然入水。”冰心《我的朋友的母亲》:“她的面色倏然苍白了,连忙回身邀我进到内屋去。”2.形容轻微的声音。骆宾基《寂寞》一:“夜里,我得见星斗永恒无变的陈列;得听落叶坠地的倏然声。”
【乃】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以】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9. 古同“已”,已经。 10. 太
【赠】1. 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与。~礼。~言。~序(送别的文章)。~别。~送。回~。 2. 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追~。 3. 驱除:以~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