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1.指四方屏藩之国。《礼记·明堂位》:“四塞,世告至。”郑玄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敦煌曲子词·洞仙歌》:“愿四塞来朝明帝,令戎客休施流浪。”2.指四境皆有天险,可作屏障。《战国策·齐策一》:“齐南有泰山,东有琅邪,西有清河,北有渤海,此所谓四塞之国也。”鲍彪注:“四面有山关之固,故曰四塞之国也。”汉班固《东都赋》:“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明王錂《春芜记·宸游》:“你看千峯岳峙,万井云屯,南接苍梧,北连陘塞,真可称四塞之国矣。”3.指四方边塞,边境。《
【同】1. 一样,没有差异;相~。~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侪(同辈)。~庚(同岁)。~年。~胞。~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仁(同人)。~仇敌忾。~工异曲。~室操戈。情~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学。~步。殊途~归。~舟共济。 3. 和,跟:~流合污。 4. 姓。 | ◎ 〔胡~〕见“胡”。
【诸子】子zhūzǐ[theexponentsofthevariousschoolsofthoughtduringtheperiodfrompre-QintimestotheearlyyearsoftheHanDynasty;ortheirworks]先秦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或他们的著作诸子及经史。——明·顾炎武《复庵记》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