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凉叶下秋声释义


【四】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山】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4. 姓。

【凉】1. 温度低:~快。~爽。~意。~气。阴~。~丝丝。~亭。荒~。  2.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了半截。  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前、后、南、北、西)。 | ◎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一~再喝。

【叶】1.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2. 像叶子的:铁~。百~窗。  3. 同“页”。  4. 世,时期:初~。末~。  5. 姓。 | ◎ 和洽,合:~韵。

【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秋声】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唐刘禹锡《登清暉楼》诗:“潯阳江色潮添满,彭蠡秋声雁送来。”明吴甡《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瞿秋白《饿乡纪程》三:“龙泉寺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四山凉叶下秋声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