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妇那识刘伯伦释义


【俗】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尚。风~。习~。约定~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名。~语。~曲。雅~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气。~物。鄙~。粗~。庸~。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人。世~。僧~。凡夫~子。

【妇】1. 已婚的女子:~人。少(shào )~。  2. 妻,与“夫”相对:夫~。  3. 儿媳:~姑(婆媳)。媳~。  4. 泛指女性:~女。~孺(妇女儿童)。~幼。 典

【那】◎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 ◎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 ◎ 姓。

【识】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方言集汇

【刘】◎ 姓。 方言集汇

【伯伦】晋刘伶的字。伶与阮籍嵇康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餘”。后世以伶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僚之於丸,秋之於弈,伯伦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唐孟郊《百忧》诗:“伯伦心不醉,四皓迹难留。”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东坡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伯伦’。是伯伦他文字不见於世矣。”

俗妇那识刘伯伦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