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太和”。亦作“大和”。1.天地间冲和之气。《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贞。”大,一本作“太”。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汉书·叙传上》:“沐浴玄德,禀卬太和。”《文选》作“太龢”。唐元稹《竞渡》诗:“数极鬭心息,大和蒸混元。”清陈梦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积为丰登之庆。”2.人的精神、元气;平和的心理状态。唐刘长卿《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诗:“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宋司马光《论燕饮状》:“伏望陛下当此之际,悉罢燕饮,安神养气……无益奉养者,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
【充】1. 满、足:~足。~实。~分(fèn )(a.足够;b.尽量)。~沛。~裕。 2. 填满,装满:填~。~满(a.填满,布满;b.充分具有)。~耳不闻。~电。汗牛~栋。 3. 当,担任:~当。~军。 4. 假装:冒~。~数(shù)。 5. 姓。
【郁】1. 树木丛生:~葱(a.青翠茂盛;b.形容很盛)。~闭。 2. 忧愁,愁闷:~闷。~悒(苦闷)。~愤。~怒。~积。~结。~忧。抑~。 3. 有文彩:~~(a.文彩显著;b.香气浓厚;c.草木茂密;d.心中苦闷)。 4. 香气浓厚:~烈。馥~。 5. 姓。
【层霄】。晋庾阐《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唐李白《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郑泽《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2.指云气。宋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外】1.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2.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3. 指“外国”:~域。~宾。~商。 4.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5.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6.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7. 关系疏远的:~人。 8.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9. 传统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