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不用逃名姓释义


【他时】;往时。《史记·秦始皇本纪》:“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唐杜甫《九日》诗:“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唐杜甫《社日两篇》诗之二:“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2.将来,以后。宋徐铉《送郝郎中为浙西判官》诗:“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太平广记》卷一四○引《广德神异录·僧一行》:“唐开元十五年,一行禪师临寂灭,遗表云:‘他时慎勿以宗子为相,蕃臣为将。’”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辰、沅、靖州﹞诸蛮惟犵狑颇强习战鬭,他时或能为边患。”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用】1. 使人或物发挥其功能:使~。~心。~兵。~武。  2. 可供使用的:~品。~具。  3. 进饭食的婉辞:~饭。  4. 花费的钱财:费~。~项。~资。  5. 物质使用的效果:功~。有~之才。  6. 需要(多为否定):不~多说。  7. 因此:~此。

【逃名】1.逃避声名而不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法真名可得而闻,身难得而见;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唐司空图《归王官次年作》诗:“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庞树柏《寄怀俞养浩先生》诗:“逃名儻悔才为累,畏俗无如酒最宜。”2.逃脱罪名。唐刘知几《史通·惑经》:“自夫子之修《春秋》也,盖他邦之篡贼其君者有三,本国之弑逐其君者有七,莫不缺而靡録,使其有逃名者。”

【姓】1. 表明家族的字:~氏。~名。贵~(询问对方姓氏的敬辞)。  2. 平民:万~。老百~。

他时不用逃名姓的用户点评


壮志凌云

2024-10-11 11:27:42

古人云:“德行为重。名为之舆,姓为之名。”传世之人,当知其实。然而,俨然成为事实时,又不得不受之束缚。诗人洞悉此理,以淡泊名利之境界,抚心自问:“何必拘泥于名姓?”

悲伤的机场候机楼

2024-08-04 07:11:09

观念上的变革,往往需要文化的传播来推动。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寄李儋元锡》。唐诗鼎盛,盛传于世,对于“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传统观念的批判由此得以深入人心。“他时不用逃名姓”,是当时思想解放的集中体现。这又一次验证了文化对于观念转变的积极影响,这一点,直至今日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DreamWhisperer

2024-08-01 18:16:16

对于美学来说,“他时不用逃名姓”的构思巧妙,论语言选择讲究,更符合艺术审美。作者用到“逃”、“名”、“姓”等词,它们性质迥异而又形似,通过排比和对仗的手法展示了声韵美。同时,“他时不用逃名姓”的字数相若,从底下往上看,层次分明,呈现出壮阔的视觉效果。诗意和美学的完美融合,也是这句诗的一个亮点。 总之,“他时不用逃名姓”的价值和意义多方面的体现出来,它既是反映古代人们对家族身份的过分重视,又是对现代人们情感过于浮躁的批判和人格独立的倡议,是古代思想解放的文化旗帜,也是文学审美的经典代表。其作者白居易的高

宇宙之子

2024-07-31 01:09:33

此言虽为批判,但却愈发展示了作者的高风亮节。白居易曾为新科进士,却因家世不够显赫,未能得到重用。他的这句诗,诉说着他逆境中积极自强的心声。如今仍有“逃名姓”之人,过分追求“有名无实”的虚荣。他们在常人看来或许是卑微无足轻重之人,但大凡成功人士,秉持的却是“力不避劳,志不避危”的品性。白居易正是其一。

清风徐来的仕途

2024-07-30 17:51:43

前人所提名姓,意指家族世系。古时,为了父母社交地位,许多人必须“见外人时,必称家世;见知已朋友,则称字。”如今,这种社会风气已渐行渐远。“他时不用逃名姓”,更显出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传统观念的逐渐抛弃。以能力和品德取胜而非家族身份,这才真正符合民主、平等的理念,顺应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