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应】应、显应。《国语·越语下》:“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史记·三王世家》:“故珍兽至,嘉穀兴,天应甚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切勿称兵!若必欲举事,须待天应。”
【念】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4. “廿”的大写。 5. 姓。
【民物】1.泛指人民、万物。汉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宋张孝祥《与明守赵敷文书》:“执事以慈惠之师,有来作牧,布宣德意,使田野按堵,民物康阜。”《清史稿·世祖纪二》:“朕亲政以来,夙夜兢业,每期光昭祖德,蚤底治平,克当天心,以康民物。”2.民众的财物。《后汉书·翟酺传》:“帑藏单尽,民物彫伤。”《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天作淫雨,冀州水出,漂没民物。”3.犹民情、风俗。《宋书·武帝纪下》:“古之王者,巡狩省方,躬览民物,搜扬幽隐,拯灾卹患。”宋苏舜钦《先公墓志铭》:“既省政,恶民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