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1.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二:“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南史·萧钧传》:“﹝萧钧﹞年七岁,出继衡阳元王,见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明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清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宋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参见“涕泗滂沱”。2.涕泪俱下,哭泣。汉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宋苏轼《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向士肃
【已】1. 止,罢了:学不可以~。死而后~。 2. 表示过去:~经。事~至此。~往。业~。 3. 后来,过了一些时间,不多时:~忽不见。 4. 太,过:不为~甚。 5. 古同“以”。
【涟涟】不止貌。《诗·卫风·氓》:“不见復关,泣涕涟涟。”《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唐白居易《和微之诗·和<晨兴因报问龟儿>》:“因兹涟涟际,一吐心中悲。”《水浒传》第十一回:“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虎困荒田,悲秋宋玉泪涟涟。”《秧歌剧选·宝山参军》:“为什么提起二老泪涟涟?二老那爹娘死得惨。”2.引申为连绵不断貌。柳杞《好年胜景》:“果然,五道湾据点的黑马队的黑汉子逃不出他的计算,就在小雨涟涟的一个夜晚,他一下子收拾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