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诗词年代
诗经
楚辞
乐府
古风
唐诗
宋词
宋诗
元曲
作者
古籍
百科
首页
>
宋词
> 望江南
上一卷
下一卷
祗
破
念
耽
随
争
一
九
生
娑
净
望
恐
齐
佛
欲
妄
弱
包
窍
老
婆
圆
江
有
毁
看
更
想
又
脓
腥
病
苦
南
阎
戒
经
荒
争
血
臊
无
王
却
云
唐
强
贮
流
常
无
著
皮
秽
妨
相
囊
污
净圆
望江南
望江南原文
娑婆苦,生老病无常。九窍腥臊流秽污,一包脓血贮皮囊。争弱又争强。随妄想,耽欲更荒唐。念佛看经云著相,破齐毁戒却无妨。祗恐有阎王。
望江南评点
净圆之《望江南》者,岂非一幅咏史之佳作乎?夫娑婆之苦,生老病无常之众事,实乃凡夫俗子无可逃避之理。然九窍腥臊之流秽污,一包脓血之贮皮囊,却是人之本质也。人或弱或强,此乃众生本性之争。遗憾者,随之妄想,纵情欲,反而愈发荒唐矣。与此同时,即使念佛诵经,口吐真言云,又何足以改变相之原故?纵然齐毁戒,亦难妨止诸恶趋利的无妨。唯有畏惧诸司阎王之责,岂不令人感慨之余勃然起敬之哉?是以,净圆之《望江南》,以其极简之文字,道出人之苦、妄、荒等多重相嵌之思,诚凲几者之一。诗若焚琴,以其即轻却重之义,铿锵有力。诚乃“之乎者也兮”的余音所萦绕也。净圆睿智之手笔,令人顿生迂回之欲,幸有繁体字加入其中,激发读者之心底幽思。有道是“皮囊之著相”,实指人身之虚妄。而生命往往给予苦之考验,老之伏庙,病之缠绵,亦即众生凡胎者之常态。无奈质朴之肉身如久病之繁杂琴弦,血欲之摆荡如乱琴之复,虽堪忏悔,亦难以自拔。故此才有:娑婆苦,生老病无常。岂有不劳之游离哉?初生之日即有腥臊之声,故窍之多而不可胜记。然脓血之贮已成包,此乃物有固质之吾辈之大体也。人或弱或强,随性情而随之。此岂是为非理之战?人之天然之姿,即昭示万物之生命之格局。遗憾者,因俗世之纷扰,尔虽忘却,戒亦毁矣。此岂非人之愚悖耶?然亦无妨,天道循矩,陈司命之衙门,终将审判尔等臊落之终。临近焉矣,尔之狂欢即将暂转尘土也。酒色财气,惑之更深,妄想纵情亦是如此。尔虽欢畅,乃不均衡也。念佛看经,智慧之真言,即如百卉争艳,如乱弦之音,遥应于此。纵然重戒,亦难掩其身之苟活也。士亦何乎讯问此君子,此言亦请入耳之乎者也兮。亦有世界之诡谲是非矣。千古流传之念佛看经皆荒诞,破齐毁戒皆不可为也。贪欲无边,穷乎有涯。娑婆如此,岂非人之常态?神明阎王之所以必要者,即是因为诸生痴迷此一世界之无极也。众生之业,诚乃因“之乎者也兮”而生。不仅如此,净圆直笔之文字,古拙之风韵,仿佛置身焚琴之境地,其深隐尽于书卷之中。风雨之夜,江南之忧,蓬蒿旅馆之情,将于此境中浑然自失。一鸣惊人之作,思之不已矣。
净圆
简介
简介暂无
净圆
的其它诗歌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西方好·六首)
望江南
望江南(娑婆苦·六首)
望江南诗句
祗恐有阎王
破齐毁戒却无妨
念佛看经云著相
耽欲更荒唐
随妄想
争弱又争强
一包脓血贮皮囊
九窍腥臊流秽污
生老病无常
娑婆苦
可能你会感兴趣
度浮桥至南台
朝中措
朝中措
卜算子
钗头凤
剑门道中遇微雨
书愤
游山西村
孤雁儿/御街行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最近文章
饭热鱼鲜香经典翻译和点评
白居易《吟四虽(杂言)》中的名句赏析
“不禅不动即如如”到底说了什么?
专家评点“五度龙门点额回”
白居易《池上闲咏》中的名句赏析
今日北窗下中的哲理和妙处
揭秘《衰荷》中蕴含的名句“更绕衰丛一匝看”
十五年前陈结之——白居易
难与簟相亲出自哪里
揭秘《在家出家》中蕴含的名句“从今家事不相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