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琬琰】、琰圭。《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孔传:“大璧琬琰之圭为二重。”蔡沉集传:“琬琰,圭名。”2.为碑石之美称。唐玄宗《孝经序》:“写之琬琰,庶有补於将来。”宋苏轼《贺林待制启》:“箸书已成,特未写之琬琰;立功何晚,会当收之桑榆。”明张居正《拟唐回鹘率众内附贺表》:“写诸琬琰,播狼胥瀚海之声;炳若丹青,掩麟阁云臺之美。”3.泛指美玉。《楚辞·远游》:“吸飞泉之微液兮,怀琬琰之华英。”洪兴祖补注:“琬音宛,琰音剡,皆玉名。”《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南朝梁刘峻《辨命论》
【那】◎ 指较远的时间、地方或事物,与“这”相对:~里。~个。~样。~些。~时。~么。 | ◎ 同“哪”(一)(中国大陆地区已不用)。 | ◎ 义同(一),“那”和“一”连读的合音,但指数量时不限于一:~个。~五年。 | ◎ 姓。
【沦】1. 水上的波纹:~漪。 2. 沉没(mò),降落:~落。~陷。~亡。沉~。~丧(sàng)。~殁。~肌浃髓(浸透肌肉,深入骨髓。喻感受或中毒深)。
【翠】1. 绿色:~绿。苍~。~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2. 〔~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 3. 指“翡翠”(硬玉):~玉。~镯。珠宝~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