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嫌官学大乘释义


【未】1. 不,不曾,没有:~必。~曾(céng )。~来。~尝。~竟(没有完成的)。~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3. 用于记时:~时(下午一点至三点)。  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 典

【解】1. 剖开,分开:~剖。分~。瓦~。~体。  2. 把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开。~甲归田。~囊相助。  3. 除去,除,废除,停止:~放(a.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b.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除。~饿。~乏。~惑。~疑。~围。~脱。~雇。~聘。~散。~毒。  4. 溶化:溶~。~冻。  5. 讲明白,分析说明:~释。~析。~说。劝~。~嘲。  6. 懂,明白:理~。见~。  7. 调和,处理:~决。和~。调(tiáo )~。排~。  8. 高兴,开心:~颜而笑。  9. 排泄:~手。  10. 代数

【嫌】1. 可疑之点:~疑。避~。涉~。  2. 厌恶,不满意:~恶(wù ㄨˋ)。~弃。讨人~。  3. 怨:尽释前~。~隙(由猜疑而形成的仇怨)。

【官学】1.旧时官府设立的学校。西周的国学、乡学,汉的太学、州郡县学,唐宋后的太学、国子监、府州县学,元后的社学,皆属官学。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唐兴,官学大振,歷世之文,能者互出。”宋曾巩《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叹曰:‘我能一意自肄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曾氏助我也。’”清昭槤《啸亭杂录·八旗官学》:“雍正中,设八旗官学,凡三品。”2.官方奉行的学说。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韩非虽死,而他的学说实际上成为秦代的官学,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乘】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印度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中国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法华经·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唐张祜《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苏曼殊《遁迹记》:“大乘,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未解嫌官学大乘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