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簪】亦作“遗簮”。1.指失落的簪子。《史记·滑稽列传》:“前有堕珥,后有遗簪。”《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刘邦彦《上元十五夜观灯诗》:“归迟不属金吾禁,争觅遗簪与坠鈿。”清钱谦益《房海客侍御初度赋长句十四韵为寿》:“去国味如初下第,掛冠情比旧遗簪。”2.孔子出游,遇一妇人失落簪子而哀哭。孔子弟子劝慰她。妇人曰:“非伤亡簪也,吾所以悲者,盖不忘故也。”事见《韩诗外传》卷九。后以“遗簪”比喻旧物或故情。唐李峤《答李清河书》:“兄仁及遗簮,礼縟追賻,千古之下,凛然而高。”唐朱放《九日陪刘中丞宴昌乐寺送梁廷评》诗:
【承】1.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 2.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 3.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 4.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 5.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6. 姓。
【旧】1.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典
【念】1. 惦记,常常想:惦~。怀~。~头(思想、想法)。悼~。~旧。~物。 2. 心中的打算,想法,看法:意~。杂~。信~。 3. 说,读,诵读:~白(戏剧道白)。~叨。~经。~书。 4. “廿”的大写。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