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唐李贺《马》诗之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招远张于旦,性疎狂不覊,读书萧寺。”
【六】1. 数名,五加一(在钞票或单据上常用大写“陆”代):~书(古时分析汉字形、音、义而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法)。~甲。~艺(a.古时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b.六经)。~欲(佛教名词,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泛指人的各种欲望)。~合(“东”、“南”、“西”、“北”、“上”、“下”,用以指天地和宇宙)。~亲(较早是指“父”、“母”、“妻”、“子”、“兄”、“弟”;泛指所有亲属)。~经(六种儒家经典,即《诗》、《书》、《易》
【易名】时帝王、公卿、大夫死后朝廷为之立谥号。《礼记·檀弓下》:“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諡於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南朝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易名之典,请遵前烈。”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幸圣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获邀易名之旷典也。”后亦有由崇仰者为死者议立谥,称“私謚”,亦称“易名”。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贞曜先生为孟郊之私谥。2.换名,改名。宋何薳《春渚纪闻·天绘亭记》:“余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