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置】1.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 2. 设立,设备:装~。设~。 3. 购买:添~。~办。~备。~买。
【衔】1. 马嚼子。 2.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 3.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 4. 接受,奉:~命。 5. 指前后相接:~接。 6.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
【烛龙】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烛龙。”《楚辞·天问》:“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王逸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爥龙衔燿照崑山。”李周翰注:“爥龙,崑山神也,常衔爥以照。”唐吴筠《游仙》诗之十九:“烛龙发神曜,阴野弥焕炳。”元张宪《烛龙行》:“烛龙,烛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