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 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 3. 姓。
【接】1. 连成一体:~合。~骨。~壤。衔~。 2. 继续,连续:~力。~替。~班。~二连三。再~再厉。 3. 靠近,挨上:~近。邻~。~吻。 4. 承受,收取:~受。~收。~纳。~管。 5. 迎:~风。~生。~待。 6. 姓。
【长楸】高大的楸树。古代常种于道旁。《离骚·九章·哀郢》:“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王逸注:“长楸,大梓。言己顾望楚都,见其大道长树,悲而太息。”《文选·曹植<名都篇>》:“鬭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李周翰注:“古人种楸於道,故曰‘长楸’。”唐李商隐《访人不遇留别馆》诗:“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宋苏轼《韦偃牧马图》诗:“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壠头。”
【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