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行】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管子·形势》:“见与之交,几於不亲;见哀之役,於不结;见施之德,几於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尹知章注:“心行而不见,则四方归之。”《管子·形势解》:“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2.佛教语。变动不居之心。心以流行于事相为作用,故称。《法华经·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为説大乘。”唐白居易《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坐倚绳牀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3.犹品行。《北史·祖珽传》:“孝徵心行虽薄,奇略出人,缓急真可冯仗。”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二:“仁皇帝每曰‘
【不】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二中】1.二心,异心。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是故古之人物而书文,心止於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2.天、地的中数。《新唐书·历志三上》:“天数中於五,地数中於六,合二中以通律历。”指仲夏与仲冬。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天有两和以成二中,岁立其中,用之无穷……阳气起於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极而合乎阴;阴气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极而合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