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衔】。唐元稹《送崔侍御之岭南二十韵》:“萧何归旧印,鲍永授新衔。”清洪昇《长生殿·骂贼》:“摇尾受新衔。”
【便】1. 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当。~利。~道。~民。 2. 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宴。~衣。~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随~。~宜(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 3. 便利的时候:~中请来信。 4. 就:说了~做。 5. 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大~。~秘。 | 1. 〔~~〕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 2. 〔~宜〕物价较低:这些东西都很~宜。占~宜(小利,私利。) 3. 〔~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 4. 〔~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
【合】1.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2. 聚集:~力。~办。~股。~资。 3.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4.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5. 总共,全:~家欢乐。 6. 计,折算:~多少钱。 7.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2.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兼】1.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两个十天)。~程。~并。 2.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而有之。~收并蓄。~顾。~职。~任。~课。
【朱绂】1.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易·困》:“困于酒食,朱紱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程颐传:“朱紱,王者之服,蔽膝也。”《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紱,四牡龙旂。”南朝陈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唐杜牧《书怀寄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宋王安石《致仕虞部曲江谭君挽辞》:“它日白衣霄汉志,暮年朱紱水云身。”2.指做官。唐陈子昂《晖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青霞路絶,朱紱途遥。”《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臣今幸沾朱紱,而保安子天祐,食藿悬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