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聒】谓闹声刺耳。晋郭璞《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南史·僧昭传》:“僧昭曰:‘王欢已阑,今恣汝鸣。’即便喧聒。”清袁枚《新齐谐·顾尧年》:“病者曰:‘外有钱塘袁某官喧聒於门,我怖之不能去。’”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朝耕而暮穫,一施而十报,譬若沽酒市脯,喧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倍称之息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晨梦》:“天一亮,小孩子就醒,象鸟儿似地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地催我起身。”喧嚣刺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国中口语籍籍”唐颜师古注
【鸣】1.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2.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3.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4.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瓮盎】容器。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餘澜怒不已,喧聒鸣瓮盎。”宋苏轼《赵令晏崔白大图幅径三丈》诗:“扶桑大蠒如瓮盎,天女织綃云汉上。”宋黄庭坚《送吴彦归番阳》诗:“黄花满篱落,白蚁闹瓮盎。”2.比喻才能平凡的人。南朝陈徐陵《与王吴郡僧智书》:“哀駘不弃,瓮盎无遗。”3.谓卑视。明方孝孺《李太白赞》:“粃糠万物,瓮盎乾坤。”
岳阳楼别窦司直其它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