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薄伊余忝窃多释义


【虚薄】空虚浅薄;浮浅。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叔对曰:‘始得明公辟,且喜且惧。何者?喜於为明公所知,惧於虚薄不能宣益拾遗。’”南朝陈徐陵《为贞阳侯重答王太尉书》:“忽荷不世之恩,仍致非常之举,自惟虚薄,兢惧已深。”《隋书·礼仪志一》:“顾惟虚薄,德化未畅,夙夜忧惧,不敢荒怠。”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谓之性。亦须有才,乃能挥拓;有学,乃不虚薄杜撰。”2.虚浮,不笃实。晋干宝《晋纪总论》:“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

【伊余】自指,我。三国魏曹植《责躬诗》:“伊余小子,恃宠骄盈。”五代贯休《古离别》诗:“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明刘基《北上感怀》诗:“伊余朽钝材,嬾拙更无比。”

【忝窃】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晋羊祜《让开府表》:“且臣忝窃虽久,未若今日兼文武之极宠,等宰辅之高位也。”唐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诗:“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太尉韦昭度,旧族名人,位非忝窃。”清顾贞观《贺新郎·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

【多】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  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  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  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  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  6. 表示惊异、赞叹:~好。  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  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  9. 姓。

虚薄伊余忝窃多的用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