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极静笃道乃见释义


【虚极】唐于邵《唐释奠武成王乐章·送神》:“返归虚极,神心则悦。”唐独孤及《梦远游赋》:“思欲冲三清,出五浊,乘陵虚极,与造物者为伍。”

【静笃】无欲。《老子》:“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復。”《云笈七籤》卷九:“衣麤而浄在素洁也,居陋而隐守静篤也。”明吕坤《答孙月峰》:“我朝如陈白沙之守静篤,薛敬轩之躬践履,学问尤为得力。”汉

【道】1.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2.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4.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8.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9. 用

【乃】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见】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典

虚极静笃道乃见的用户点评


岁月神偷鸽鸽鸽

2024-07-23 15:39:45

诗人强调的“道”是一种修养品质。静思深究,才能达到“凝滞深思之境”。人们需要拥有高度的道德觉悟,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在这样的修道中,心灵才能得到洗涤与净化,修身养性的境地将会愈发明晰。 达成目标

悲伤的目光

2024-07-22 13:42:13

诗中的“虚极”一词意味深长,表达了留白的美感。在艺术领域中,留白也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人用虚极之境描述道理,正是想告诉人们,只有在空灵淡泊的状态下,心灵才能清晰明了,道理才能得以领悟。 深思与静笃

魏妮妮

2024-07-20 21:45:59

这句诗也是寄托着作者的期许。只有在虚极静笃的境界下,才能真正领悟到内涵,达到境界的提升,完成人生的“舍我其谁”之志向。 “虚极静笃道乃见”,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正是由于它那高妙的艺术性和生命智慧,才使得这句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诗歌之一,不断影响着民族文化整体的进步和提高。

NightSky

2024-07-20 08:17:06

“虚极静笃道乃见”,此诗作者强调在心灵世界的虚极境界中,才能领悟到深刻的道理。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此诗进行点评。 留白与虚极

时光静好的故事

2024-07-19 23:46:26

心灵深思沉静,才能真正领受到道理的深刻含义,这也是“静笃”之所在。静虑无声,却恰好是领悟内涵的重要前提。静思默想需要持久稳定的内心,这种状态的达成,有如诗人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生命的力量永远在,静心便能聆听到生命的旋律。 介于虚实